川南地區(qū)綜合性門戶網(wǎng)站

合江縣川劇團團長張曉紅的川劇人生

川南在線2010—2019川南在線  發(fā)布時間:2020-01-13

  近日,由瀘州市合江縣川劇團出品的扶貧題材現(xiàn)代川劇《烏蒙山脊梁》亮相第二屆四川藝術節(jié),并參評第四屆四川文華獎。劇中,合江縣川劇團團長張曉紅成功塑造了村黨支部書記李桂英顧全大局、為群眾辦實事的藝術形象,用獨特的川劇藝術形式將李桂英的形象表演得細膩生動。在第二屆四川藝術節(jié)中,張曉紅摘得四川文化獎表演獎,成為了瀘州首次獲得此殊榮的演員。

合江縣川劇團團長張曉紅的川劇人生(圖1)

合江縣川劇團團長張曉紅

  “四川文華獎表演獎”是四川省藝術專業(yè)類由省政府頒發(fā)的最高獎項。歷經(jīng)了川劇的輝煌、衰敗、停滯、復興,嘗盡了基層劇團的極苦極甜,這個獎杯對張曉紅來說,是她四十年來對川劇傳承、守望的最好禮物。
“盤正條順,是個好苗子!”12歲時考入合江川劇團時,當時的團長這么評價張曉紅。張曉紅出生于川劇世家,父母都是川劇團演職人員,6歲開始便跟著大人們翻跟斗,從小就在劇團里耳濡目染。

  張曉紅說,從那時候起,她的人生就和川劇分不開了。唱好川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唱”“念”“做”“打”基本功一樣都不能少??歼M劇團后,張曉紅一直以最嚴的標準要求自己,自身的表演天賦和刻苦的學習態(tài)度讓她的表演之路一路“綠燈”,很快就成長為團里的核心力量,當一名優(yōu)秀的川劇演員的信念也在她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在舞臺上琢磨技藝,演遍了人間的悲喜,川劇早已成為張曉紅人生的一部分。舞臺上驚艷四座的背后是日復一日的辛苦付出,一個眼神、一個走位、一句唱腔,往往要練上上百遍,才能最后呈現(xiàn)出原汁原味的川劇。她始終相信,中國傳統(tǒng)戲曲已經(jīng)自成體系,演員極其表演能夠打動觀眾,還是離不開傳統(tǒng)戲劇的基本功力,這更是需要長期磨練。

  上世紀80年代,人們物質、生活匱乏,電視還沒有真正意義上走進尋常百姓家,川劇大受追捧。用老一輩藝術家對川劇的總結,就是“生旦凈末丑,蕩氣回腸,演盡人世風情,昆高胡彈燈,金聲玉震,唱遍城鄉(xiāng)舞臺”。這一時期,張曉紅在川劇中塑造了一大批性格各異人物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了縣內(nèi)縣外大家公認的既會唱又唱得好的川劇旦角名演。

  但是,川劇表演市場很快遇冷,隨著文化生活豐富,電視、電影愈加普及,走進劇團看川劇的人越來越少。同時,川劇唱腔曲牌復雜,說唱味重,節(jié)奏慢,一度不被年輕觀眾接受,喜歡川劇的群體漸漸減少。觀眾慢慢變老,逐漸地,演川劇的也是曾經(jīng)那些“老家伙”,沒有了新鮮血液,沒有新的受眾,川劇傳承更加艱難。幾十年間,張曉紅眼看著基層川劇團倒了一批又一批,張曉紅雖然著急,但她和身邊的合江川劇人沒有放棄。

  面對川劇市場遇冷,在艱難的堅守中,如何讓自己和自己的“團”生存下去呢?

  隨著時代發(fā)展,慢節(jié)奏的川劇很快遇冷,眼見身邊的基層川劇團倒了一批又一批,張曉紅著急,卻執(zhí)著的堅持著。

  已經(jīng)是合江縣川劇團團長的張曉紅當時只有一個信念,合江川劇團不能倒,她和演員們商量,看傳統(tǒng)川劇的少了,她們就排現(xiàn)代川劇,積極參加到縣上的三下鄉(xiāng)活動中,夾雜著川劇元素,讓觀眾能對傳統(tǒng)川劇保有印象。大環(huán)境遇冷的情況下艱難求生,以她為代表的川劇人的堅守和付出,讓合江縣川劇團成為瀘州市唯一保留下來的縣級劇團。

  張曉紅說:“然后又開始學變臉、茶藝、水袖、長綢等,不能演大戲,就只有把川劇的這些經(jīng)典絕技絕活,融入到綜藝節(jié)目里面?!?BR>
  幾十年的川劇人生,張曉紅認為,川劇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不應該被歷史的潮流淹沒,但作為川劇人,也不能一味守舊,要研究現(xiàn)代觀眾的口味,從劇本的改進著手。那時,合江脫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以此為背景的現(xiàn)代川劇《烏蒙山脊梁》編排成為了合江川劇團華麗轉身的一個契機,張曉紅在其中扮演青瓦村村黨支部書記李桂英。她回憶,《烏蒙山脊梁》戲里講扶貧,戲外排練時,整個團當時的情況也是真的貧。

  張曉紅說:“我們非常難,要什么沒什么,沒燈光、沒音響、沒演員、沒服裝,什么都沒有,把我們說成貧困戶一點也不為過?!?BR>
  參與排練的合江川劇人心里都憋著一股勁兒。集中排練的時間是2018年的七八月份,正值酷暑,而表演川劇是一個力氣活兒,常常兩個小時下來,演員們都已汗流浹背。尤其是彩排時,演員們不僅要穿著厚重的演出服,臉上還要涂一層不透氣的戲劇妝。雖然如此,演員們不僅沒有退縮,反倒還激發(fā)出他們“一定要演好”的動力。

  一出薄薄的臺本,修改了上百次,甚至連感嘆詞用“啊”還是“哦”都要斟酌好幾遍。功夫不負有心人,《烏蒙山脊梁》獲得了評委和觀眾們的一致好評。大半年的編排時間,至今仍張曉紅和這群演員們心底最溫暖的回憶是:“哭過、笑過、累暈過”,但一想到最終獲得了認可,一切的苦難都變成了有趣的經(jīng)歷。

合江縣川劇團團長張曉紅的川劇人生(圖2)

《烏蒙山脊梁》劇照

  《烏蒙山脊梁》通過講述烏蒙山區(qū)青瓦村張東海一家三代前赴后繼、不畏困苦、不怕犧牲,用汗水乃至生命守護家園、守護人民群眾的故事。扮演女主角的張曉紅扮相親和樸實,表演細膩生動,唱腔婉轉甜潤。整場演出風趣幽默,不說教,接地氣,受到戲迷觀眾和專家的好評。這部現(xiàn)代川劇一炮而紅,讓全國觀眾注視到了合江川劇團這群川劇人。緊接著,合江川劇團在2019年又新創(chuàng)排川劇小戲《連心橋》,她在戲中所扮演的母親因其靈動的詮釋將舞臺人物刻畫得出神入化,再次收獲好評,在中國劇協(xié)主辦的比賽中還獲得 “優(yōu)秀劇目獎”及“優(yōu)秀表演獎”。

  在專業(yè)評委面前毫不怯場,觀眾面前落落大方,張曉紅一直堅持每次表演后重聽自己的唱腔,一個字一個字改,確保每次都能找出問題,下次表演都能有提高。

  相比《烏蒙山脊梁》演出初期讓大家看到了基層川劇團的不易,張曉紅更愿意聽到觀眾實實在在的一句“你們的戲是真的好”!

  憑著初心,憑著創(chuàng)新,憑著與時俱進的奮斗姿態(tài),張曉紅和她的川劇團不僅堅持了下來,還贏得了觀眾,打開了一片基層川劇團發(fā)展的新天地。是繼續(xù)活躍舞臺,還是急流勇退,抑或其他選擇?

  從傳統(tǒng)川劇到現(xiàn)代川劇,張曉紅在舞臺上堅守了大半輩子,塑造的一個又一個人物形象,讓大家真正走進了川劇,感受到了川劇的魅力和風采,她困惑過、迷茫過,卻從未退縮、從未止步。

  如今即將到退休的年齡,張曉紅又有了新的目標。她經(jīng)常帶領團員們來到學校,傳授戲劇知識和基本功法,把傳統(tǒng)川劇藝術帶到課堂中,毫無保留親自授課。

  2019年,在中國堯壩戲劇周期間,張曉紅走進堯壩驛長江大學堂,為當?shù)氐暮⒆由险n。一個動作、一個指尖、一個眼神,孩子們在文化課堂上感受著川劇的魅力,但最開始,孩子們對這傳統(tǒng)文化并不買賬。張曉紅說:“我第一個問題就問他們,看沒看過川劇,只有一個小朋友說看過,我就問他對川劇的印象是什么?他就說,挺吵的?!?BR>
  孩子們的不認可、不感興趣,實際上是如今川劇受眾的一個縮影,只有讓他們感受到川劇的好玩兒,他們才會感興趣,并發(fā)自內(nèi)心喜歡川劇。

  后來,她的身邊多了一批跟著她扮演生旦凈末丑五個行當?shù)男蚯?,舞臺上演好角色,課堂上當好老師成為了張曉紅的信念。她說,小時候喜歡川劇是因為耳濡目染培養(yǎng)出了興趣,同時將唱戲當成了自己謀生的手段,真正鉆研了一段時間后,川劇于她而言已經(jīng)不再是“飯碗”這么簡單。川劇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瀘州河川劇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做好傳統(tǒng)戲劇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就是她接下來最重要的目標。

  張曉紅說:“合江川劇團只有不到二十個人了,我們感覺責任重大,必須讓更多的年輕人來學川劇,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劇場看川劇?!?BR>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一路艱辛,也一路歡歌。嚴謹、嚴格、嚴厲,是她的作風;吃得苦中苦,方為戲中人,是她的信條;守正創(chuàng)新,勇敢突圍,余生的精力還要奉獻給川劇的保護和傳承。張曉紅的人生豐滿充盈,托舉起無數(shù)川劇人心中不滅的情懷?。T嵐 盧海軍 茍儒君 杜明珉)

編輯:成欣


關注川南在線網(wǎng)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