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城新報 發(fā)布時間:2018-04-23
明代第一才子楊慎,與瀘州有道不盡的淵源。他在瀘州生活期間,廣交好友,徜徉山水,從瀘縣玉蟾山到龍馬潭小市,從小市到忠山,從東巖到敘永魚鳧關、雪山關,瀘州的不少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寫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瀘縣玉蟾山 慎在瀘交友廣
瀘縣玉蟾山,被譽為“川南明珠”,曾有始建于唐的玉蟾寺,這里留有許多名人的墨跡和佳作。楊慎曾多次游歷并題《玉蟾寺》《玉蟾寺次少岷曾公韻》等詩,在瀘州民間世代相傳。
玉蟾山主峰金鼇峯摩崖題刻的“金鼇峯”三個大字,“金鼇峯”三個大字直徑0.7米,刻寫在金鼇峯半山腰崖壁上,遒勁豪放,俊美飄逸。根據(jù)瀘州文化研究學者曾廣溯的研究,這三個字是由楊慎的摯友、長他八歲的學長、明代瀘州進士曾玙少岷先生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游金鼇峯時題寫的,這個史實是近年收集到流落于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里的明代萬歷刻本《少岷先生拾存稿》之卷三里查考到。
瀘縣玉蟾山
從《升庵全集》里可以看到,楊慎因為戎役(服役)往返云南四川多次,其中他在瀘與曾少岷一起游九十九峰山(即瀘州西面的方山),還一起游過玉蟾山。同時,從楊慎先生年譜的敘述也知道,兩位學者曾經(jīng)同朝為官,落官后在瀘州往來頻繁,又是非常好的諍友,互相尊重,在當時的江陽是眾人皆知的事實。
楊慎在流放期間,縱情山水,遍及西南,結交好友,飲酒賦詩。在瀘州,與三教九流廣泛交往,其中有密切往來者除韓適甫兄弟,還有章后齋、曾岷野、張家胤、簡紹芳等十余人。楊慎徜徉瀘州山水,遨游于得失之外,與當?shù)厥咳顺唾洿穑ス艅x禪林談禪論道,只是楊慎在瀘州生活的部分內容。逢年過節(jié),還與瀘州人一起,五月五日采藥、觀競渡,九九重陽節(jié)登高,元宵夜游燈市……瀘州成為他的精神家園。
老瀘州城 小市忠山皆有詩篇
楊慎行役路過瀘州,適逢他的表弟韓適甫是瀘州衛(wèi)指揮使,留他歇腳,他在瀘欣賞到江山平遠堂、忠山、小市等地的美景,從此愛上瀘州的山山水水。在其后幾十年的流放生涯中,每次行役過瀘州,總要流連小住,少也三五天,多竟一年半載。從嘉靖32年至嘉靖38年,楊慎干脆在瀘州定居下來,準備在瀘州安度晚年。他在瀘州前后居住十余年,與各界人士廣泛交往,結社唱和,留下了百首詩章,可以說他的后半生打上了深深的瀘州烙印。
忠山牌坊
明代瀘州(古名江陽)城內城外,名勝古跡、山川風景不勝枚舉。楊慎不時前去賞玩,與友人談禪論道,無不一一品題,成為瀘州人的精神財富。從他所作的《寶山春眺》《南定樓》《東巖礎月》《白塔朝霞》《余甘晚渡》《龍?zhí)冻睗q》《玉蟾寺》《會津門觀江漲》等各篇中,就可以感受到楊慎當時的心情和古江陽山水多嬌、風光無限優(yōu)美。
位于瀘州城東北10公里龍溪河上的龍馬潭公園,公園內潭心島上茂林修竹,綠蔭掩映碧瓦紅墻。楊慎在《龍?zhí)稌r雨》一詩里記述了他親歷大雨滂沱、龍?zhí)斗簼q的情景,暢想行將到來的好收成。那時的島上還有“楊慎讀書堂”,相傳是楊慎當年執(zhí)教州官兒子薛季德的地方,可惜的是這些老建筑沒得到保護,現(xiàn)存樓閣為后世重建。
龍馬潭小市與瀘州城隔江(沱江)相望,環(huán)境清幽,風景優(yōu)美,曾引發(fā)楊慎移住小市種瓜之念。這里的余甘渡口遠眺,在楊慎筆下風景如畫,枯水季節(jié),余甘渡口年年架設浮橋,村頭臘梅紅杏,夜月春江,令人流連忘返。楊慎在《瀘州》一詩中還寫到:君自來釜山,我曰渡江口;不看中街花,不飲小市酒。小市五峰山上的北巖寺,楊慎寫下“碧江橫檻外,金剎直蕓端”,慎多次在那里與友人宴集,唱和賦詩,以前還留下一方兩米高的石碑,其上鐫刻慎親筆題寫的“江山拱秀”四個大字,立在維摩殿上。
報恩塔
位于城中心的瀘州白塔(報恩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慎寫有《詠江陽八景送客還滇南·白塔朝霞》等吟詠之作。凝光門,是瀘州古城門,楊慎曾為這道城門題額,楊慎在《戲炅庵》中有“花驄小市頻頻過,蘭鹢凝光緩緩歸。忘卻將軍開幕府,只憐姹女翳宵暉”的描述,城門至今保存較為完好,由他題寫的“凝光門”三個大字早已湮滅無存。
西南醫(yī)科大學忠山山頂?shù)闹疑脚品?,為瀘州登高望遠處,楊慎在瀘州喜歡攀登寶山(傳說諸葛亮曾駐軍寶山,后人更名為忠山),下瞰城郭,萬瓦鱗集。兩江(長江、沱江)合流,風帆三五,水色天光,碧綠萬頃,楊慎欣然賦詩《寶山春眺》。同樣位于西南醫(yī)科大學忠山山頂?shù)慕狡竭h堂,原是一座高樓,登臨四望,江天一覽。楊慎在瀘期間常到此消夏,多有佳作,特別是“江山平遠難為畫,云物高寒易得秋”一聯(lián),流傳千古?,F(xiàn)存建筑為后人所建。
蕊珠樓,在老瀘州城枇杷溝,是楊慎晚年流寓所在。在其所賦的《舟次敘州》一首中寫到:“嘉州一日到敘州,好似乘風列子游。烏鵲南飛月明里,喜聲先報蕊珠樓?!薄督柌≈星飸选方M詩之七云:“卜居草草結檽軒,江郭西偏寂不喧。蕊珠樓接蕓香閣,”這兩首詩都提到了蕊珠樓,從楊慎的《江陽病中秋懷》《秋夕稍涼坐蕊珠樓即景》《舟次敘州》這三首詩里,可以推斷出楊慎曾經(jīng)有個蕊珠樓是他的家,這個家在瀘州的江郭西偏,就在枇杷溝這一代。
敘永“兩關” 多次經(jīng)此地出四川
嘉靖37年冬,楊慎被再次押赴云南永昌流放地,臨別之際,楊慎“登艫一望一魂銷”,滿心惆悵,滿懷凄愴,寫詩留別瀘州故人:“賞菊探梅還憶我,相思莫吝置書郵”,情真意切,別情依依。在他行將進入黔山之際,永寧諸賢再次為他送行,在與友人訣別之際,楊慎不勝依戀地寫道:“七十從戎鬢已斑,勞君相送出邊關。過家兒子如相問,為報衰翁二月還”。嘉靖38年秋,這位不能容于當世的明代第一才人含恨離世,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瀘州的山川、瀘州的人民和瀘州的歌聲。
魚鳧關
今日敘永魚鳧古街
30年前,楊慎第一次從這里路過,永寧諸賢送至魚鳧關。當時的楊慎即席揮毫,題下“鳧關捧日”四個大字,同時寫就“華夷統(tǒng)鎮(zhèn)連千里;黔蜀分疆第一關”楹聯(lián),付人一并鐫刻關門之上。哪知道三十年過去后,自己不得回來。無為也好,齊物也好,理想的哲學,畢竟代替不了生活中嚴酷的現(xiàn)實,楊慎再也壓仰不住的滿腔怒火,終于全部爆發(fā)了出來,他字字投槍、聲聲泣血地寫下了《永寧諸賢送至魚鳧關》:魚鳧今日是陽關,九度長征九度還。何補干城與心腹,枉教霜雪老容顏。
雪山關被稱為“南來第一雄關”
雪山關在敘永縣南60公里,海拔1840公尺,是瀘州通往滇云的必經(jīng)之路,咽喉險阻。所謂 “是南來第一雄關,只有天在上頭,許壯士生還,將軍夜渡”之地。冬日北風怒號,冰雪封山,人馬經(jīng)過,每有失墜之虞。楊慎行役至此,糧糗斷絕,困阻在驛店里,仆痡馬病,難以繼續(xù)前行,實在可以說是山窮水盡了。然而楊慎偏自不呼,不唯不呼,他還說是自己“骨已仙”,連食柏餐霞也不需要,無所謂,滿不在乎。在他的另一首《雪關絕粒諭從者》詩里寫到:仆痡馬病漫興嗟,戎旅華封本一家。我骨已仙元不餒,何須食柏與餐霞。“他說,旅途行役,辛苦往來也好,還是安居高堂華屋之下也好,從本質上講,其實都是同一的,“同生死、輕去就,又爽然自失也”。
楊慎愛瀘州人,瀘州人懷念楊慎,一代一代往下傳,竟說他是“瀘州人”了。楊慎是瀘州歷史上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僑寓瀘州期間題寫了很多反映、贊美瀘州名勝古跡、山川風景、風土人情的詩詞,特別是他流放戍邊仍思國思君、寄心報國的風骨,遠離“廟堂”仍關心民苦、為民請愿的精神,身處逆境仍樂觀豁達、博覽著述的態(tài)度,值得當代人繼承、發(fā)揚。(新報記者 張其富)
編輯:成欣
關注川南在線網(wǎng)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