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區(qū)綜合性門戶網(wǎng)站

古藺花燈代表四川參加第十五屆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展演

文苑川南在線  發(fā)布時間:2020-11-12

古藺花燈代表四川參加第十五屆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展演(圖1)

  由中國文聯(lián)、中國民協(xié)主辦,廣東省文聯(lián)、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等單位承辦的第十二屆中國民間藝術節(jié),將于2020年11月23日至26日在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zhèn)舉辦?!肮盘A花燈”將代表四川參加第十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展演。

  經(jīng)瀘州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選送,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推薦,中國民間協(xié)會審委員會視頻初評評定,“古藺花燈”作為四川此次唯一優(yōu)秀民間藝術節(jié)目,進入第十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yōu)秀民間藝術表演作品現(xiàn)場展演初評。

古藺花燈代表四川參加第十五屆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展演(圖2)

 

  “古藺花燈”此次成功入選,并在眾多參選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四川省唯一節(jié)目代表四川參加全國展演,首先得益于中國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的全力支持;其次是瀘州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抓住了這一節(jié)目的兩大亮點說服力。

  首先,“古藺花燈”傳承歷史悠久,藝術精湛。經(jīng)瀘州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多次深入古藺考證,“古藺花燈”起源于唐朝,興盛于清代中葉。“古藺花燈”唱詞中有這樣的敘述:“燈從唐朝起,燈從唐朝興,唐朝興起而今,皇母娘娘害眼病,許下三十六盞燈,十二盞上天變成紫微星,十二盞下地化做五谷燈,十二盞留在民間為花燈。”

古藺花燈代表四川參加第十五屆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展演(圖3)

  古藺花燈盛行于清代中葉,每年的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擇期起燈,正月十八罷燈,村寨各路燈棚走街串巷“?;簦R新年”,說唱吉祥,祝福平安,感恩天地,歌頌愛情,傳播公德。據(jù)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續(xù)修敘永、永寧廳縣合志·民風》記載:“正月初八日始,各街豎燈桿下搭燈棚,蕭鼓喧闐,游人如蟻,十二至十五夜,加以龍燈、獅燈花燈,謂之鬧元宵。”,有史籍記載也有上百年的歷史。

古藺花燈代表四川參加第十五屆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展演(圖4)

  “古藺花燈”以傳統(tǒng)節(jié)俗活動傳承延續(xù)至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其特征一是具有綜合性藝術:古藺花燈是伴隨著民俗節(jié)慶活動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它以“燈班”為組織形式,是集當?shù)貍鹘y(tǒng)舞蹈、音樂、戲劇、說唱、文學、美術等多種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形式;二是有藝術的技巧性:古藺花燈基本為雙人對舞形式,其豐富的舞步與各種造型具有極高的舞蹈技巧性;三是有極強的地域性:古藺縣地處川、滇、黔三省交匯處,為我國13個民族雜居地。古藺花燈原為漢族民間舞蹈,其藝術魅力與影響力,已使得居住于此的彝、苗等民族及黔北的仁懷、赤水、金沙、畢節(jié)、習水等地對此傳統(tǒng)舞蹈予以傳習,可見,古藺花燈已成為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

  同時,古藺花燈充分展現(xiàn)了古藺人質樸、幽默、詼諧的地域性格,具有古藺地區(qū)濃郁的生活,鄉(xiāng)土氣息。與節(jié)俗文化緊密相連。表演隊伍稱為花燈燈班(一個燈班子俗稱一棚),每個燈班少至七、八人,多至數(shù)十人,由民間藝人和愛好花燈表演的人組成。組織者稱為“燈首”,另有一名“副燈首”為輔助,其余人均稱為“燈師”。年前開始“備燈”(組織隊伍、準備樂器、服裝、道具等),然后“擇期”,一般從農歷正月初二“起燈”,燈班在首場表演的主家進行“起燈”儀式后,便開始走村串戶,唱春燈,賀新年。喜慶活動一直延續(xù)到正月十八舉行“罷燈”儀式。儀式是從“參神”開始,然后“翻折子”,即將該燈班從當年“起燈”后所演過的節(jié)目中,選擇其中片段連接起來表演一次。表演完畢,燈班敲鑼打鼓離開主家,至村外河邊將所扎的各式彩燈焚燒,謂之“送燈歸天”,一年一度的花燈活動方告結束。

 

 

 

古藺花燈代表四川參加第十五屆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展演(圖5)

古藺花燈代表四川參加第十五屆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展演(圖6)

  古藺花燈的表演通常在農家堂屋或院壩進行。表演者主要為一男一女兩個角色,即“唐二”與“幺妹”,幺妹通常為男子扮演,民間稱為“童子扮幺妹”;另外還有一丑角,謂之“打岔老者”,在“耍燈”中穿插逗趣。表演前,“燈師”舉著各式彩燈,站在場地后方呈半圓形,“燈首”則舉著寫著“花燈奉賀”字樣的長方形牌燈,站在后臺中央;手執(zhí)大鑼、馬鑼、鈸和堂鼓的樂師們,在燈牌前就坐。準備就緒后,先由“報子”上場,說四言八句吉利話,也叫“開財門”,然后請出唐二和幺妹開始表演。在唱歌詞時,舞蹈動作比較單一,主要是隨唱詞的內容,男女相對做一些象征性的動作,而基本動作與各種雙人造型,則是在鑼鼓聲中表演。舞蹈中的基本動作有“梭銅盤”(唐二右手執(zhí)蒲扇,圍著幺妹左右穿梭)、”“跳轉步”(唐二面對幺妹左右跨腿跳轉)、“踩十字”與“雙飛燕”等。各類造型則都冠以名字,如觀音坐蓮臺、龍鳳翻身、蛤蟆曬肚、盤根錯節(jié)、鴛鴦展翅、犀牛望月、膝上栽花、日月相印、金龍抱柱等。舞蹈步伐以“十字步”、“花綁歩”、“矮子歩”為主,并按“繞盤架”、“三穿花”的隊形流動。由于場地的限制,古藺花燈動作幅度較小,一般沒有大的跳躍或翻騰,多以原地邊唱邊扭或二人擦身交換位置為主。

 

 

 

  古藺花燈有“古琴調”“鑼鼓腔”“花燈調”三種唱腔及數(shù)以百計的民間傳統(tǒng)歌曲;音樂曲調多為一段體上下句結構;唱詞用古藺方言演唱,內容為賀年祝福、贊勤斥懶、傳播公理公德,但主要表現(xiàn)的是山區(qū)男女之間純樸的愛情。


古藺花燈代表四川參加第十五屆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展演(圖7)

古藺花燈代表四川參加第十五屆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展演(圖8)

  “古藺花燈”此次脫穎而出,得益于文化大發(fā)展的春天已經(jīng)來臨。古藺花燈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世代相傳,是古藺地區(qū)農耕文化的審美化映射,古藺人以花燈歌舞的形式,表現(xiàn)著他們自己的生產(chǎn)生活,無論是詼諧樂觀的性格,還是樸實無華的愛情觀,他們在花燈舞蹈中完成了個體與群體生命的審美化追求,其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極富感染力,是古藺獨特的歷史、社會、民族、文化等諸元素沉淀下來的古藺味道、古藺情感,古藺精神,扎根在了古藺人的靈魂深處,不斷勾起古藺人萬般念想。通過每年的“燈班”往來,進一步凝聚了各民族及鄰里之間的感情,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古藺花燈代表四川參加第十五屆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展演(圖9)

古藺花燈代表四川參加第十五屆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展演(圖10)

  當今時代,文化已經(jīng)成為人流物流粘合劑,成為推進地方經(jīng)濟社會建設和人文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全力支持古藺、助推古藺,把“古藺花燈”打造成全國性文化品牌,是助推古藺鞏固脫貧攻堅、快速融入成渝雙城經(jīng)濟圈、全面振興鄉(xiāng)村建設開啟十四五規(guī)劃等一些列重大戰(zhàn)略任務的有力措施。由此,“古藺花燈”得到了四川省民協(xié)、中民協(xié)的全力支持。(劉廷遠)

編輯:成欣


關注川南在線網(wǎng)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文苑